見證影片 研究洞見 重點速覽 計畫範疇 會談主題 報名 參加者分享 問與答 我要報名

見證影片

研究洞見

獨立研究

我們曾經研究過130對夫妻,從新婚階段一直追蹤到婚後八年。

因為這些研究,我們找到「手榴彈」爆炸後(有孩子之後)保持婚姻快樂穩定的秘訣。

幸運的媽媽與其他的媽媽的差別並不在於孩子是否會腹絞痛、有沒有乖乖睡覺、吃母奶還是吃奶粉、媽媽是職業婦女或是家庭主婦?

真正的關鍵反而是爸爸是否與媽媽共同經歷轉變為父母的過程,還是爸爸落後沒有跟上?

出處:《讓愛延續的七個方法:兩個人幸福過一生的關鍵秘訣》,遠見出版

計畫重點速覽

最合適,越早越好
孕期8-28週
主題式會談
夫妻一起來
進行形式*(依需要協商)
實體會談
每次談話時間
九十分鐘
計畫長度*(依需要協商)
六次談話
不同性別、專業、世代顧問
一站整合式服務

計畫範疇

一起討論並形成方向,走同一條路
共親職共識
提前思考安排,安心迎接挑戰
孕期與育兒準備
表達、傾聽、支持的技巧練習
互動與溝通
在工作與家庭之間找到平衡與節奏
職場父母角色

會談主題

懷孕各階段全覽
懷孕
從性格特質(MBTI)看
彼此的溝通與衝突模式
夫妻合作
準爸爸的需求與角色
準爸爸
育兒開銷與財務規劃
育兒財務
照顧資源與生活安排
照顧資源
雙職涯家庭的未來藍圖
雙職涯

立即報名

報名 QR Code

掃描上方 QR Code 立即報名;或直接點擊下方按鈕前往報名頁。

立即報名

報名 QR Code

參加者分享

  • “這個計畫讓我能跟太太有效溝通、踩在她所在意的點上。不只減少摩擦,也讓摩擦更有意義,還把學到的方法用在工作上。”

    — Terry

    準爸爸/資訊服務業 PM,35 歲

  • “會談讓我更了解先生。以前我講話快、他比較少說,現在我學會聽懂他話背後的意思,也更知道如何支持他。”

    — Sarah

    準媽媽/金融業客服,37 歲

  • “我以為當爸爸很自然就會。參加後才知道需要提早準備、整合工作與生活,也聽見太太心裡的話,互相更理解了。”

    — Thomas

    準爸爸/電商軟體工程師,36 歲

  • “不到一年內結婚又懷孕,調適很辛苦。會談讓我更安心踏實,學會把感受和先生分享,也重新思考職涯節奏。”

    — Lily

    準媽媽/家用品行銷,33 歲

常見問與答

  • 懷孕幾週開始參加會談比較合適?

    越早開始越好。提早展開對話,能讓夫妻有更充裕的時間去思考、討論,分享彼此對未來的想法,並一起練習如何做決定、建立協力模式。若拖得太晚,往往因時間緊迫而增加壓力。

  • 請問已經超過孕期28週了,還可以報名嗎?

    若您們已經超過28週了,只要在35週以前,我們還是歡迎您加入這個計劃。

  • 會談時間與方式為何?

    每次會談以90分鐘為原則;六次以內會談,次數依需要彈性調整;實體會談為原則。

  • 我們可以帶其他家人一起參加嗎?

    本計畫的設計核心,是為了幫助夫妻倆攜手迎接人生的新階段,因此只邀請夫妻共同參與。長輩、其他家人或親友雖然關心,但並非此計畫的參與對象;我們希望保留一個空間,讓夫妻可以更專注地對話與成長。

  • 我們是第二胎(或以上),想談育兒與事業規劃,能參加嗎?

    本計畫以協助『初次成為職場父母』的夫妻為範圍。若您們已是父母,我們鼓勵您參加職場父母親職課程,可貼近您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