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在媽媽身上的繪本教室

2023/12/25

對孩子來說,能窩在爸爸媽媽身上,就是最好的親子共讀

故事一:芮芮的故事

在我的辦公室隔壁,有一間親子教室,裡面有好多繪本,這些繪本是我的同事Nimma老師的寶貝。她當初留職停薪,在家10年每天晚上固定讀繪本給兩個孩子聽。Nimma老師憶起當時的畫面,嘴角上揚、眼神發光朗朗的說著:老大當年一歲多,老二連坐都坐不穩,兩個孩子坐在她的左右邊依著她,她不厭其煩的照著故事書上的內容,一字一句的唸。

等孩子大一點,他們會表達自己的喜好,有的他們喜歡的故事,央求唸上10次以上的都有。她也不嫌煩,唸了再唸,她知道孩子特別喜愛的繪本裡,一定藏著吸引孩子的情節和畫面,當下孩子也許無法完全表達出來,但我有耐心等他,等到他可以說出他的感覺,等到他可以說出他的觀察,等到他可以說出他的想法。

當Nimma老師這樣描繪著她和孩子的互動,我眼前浮現畫面,像是農夫每天殷勤的澆水,灌溉埋在土裡的種子,她以閱讀繪本的方式天天澆灌,日日蓄積種子的營養,等待孩子各方面的發芽與成長。我問Nimma老師,若用一句來形容親子共讀,她會怎麼說? 

她說,親子共讀繪本搭建了親子對話的開始,因為經年累月的故事和圖文成為我們對話的基石;長久下來,孩子和我都有覺醒和成長,孩子也從中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對他們日後有非常顯著的幫助。這也是促成我人生下半場以親子共讀為志業的起因。

我因工作的關係,有幸當親子繪本共讀課程的小幫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Nimma老師選讀一本繪本書名是【冬冬等一下】。書中出現最多次的語句就是等一下,主角小男孩冬冬要找爸爸,爸爸說冬冬等一下,冬冬跑去找媽媽,媽媽說冬冬等一下,冬冬氣呼呼地說你們再不理我我要被野獸吃掉了啦!................

就在Nimma老師唸的時候,有一個2歲半的小女孩芮芮,從另一間教室跑過來聽。我們的上課環境很舒適自在,有的孩子躺在地上聽,有的躺在媽媽的大腿上,芮芮則是遊走在兩間教室之中;她聽到冬冬等一下,先站在老師的繪本前面相聚不到20公分,定睛在繪本上,席間有一個孩子央求老師再讀一次,老師應聲說好,唸到爸爸說,冬冬等一下時,芮芮手指著爸爸,嬌嫩地說爸爸受傷了,原來是書中爸爸的手被榔頭敲到了,手指頭因而紅踵了。難怪冬冬叫爸爸時,爸爸回答冬冬等一下,芮芮聽到第二遍時,她就真實了解,爸爸為什麼要冬冬等一下。

我和Nimma老師都被這一幕給震撼了,因為芮芮專注在故事和畫面中,自然而然的找到了爸爸需要等一下的線索。看到孩子的觀察力如此敏銳細心,我認為這是親子共讀時,老師和孩子最開心的時刻。

我想到Nimma老師在讀其他繪本時,芮芮顯得興致不大;她常跑到另一間教室自己玩。我觀察她自己玩有點無聊時,趨近和她聊天,她柔軟嗲嗲的聲音,讓我和她說話時,語速放慢,聲調也變小聲和她一起玩。有一次,我們一起玩打電話的遊戲,我先拿起話筒叫著對方(我好朋友的名字)講了幾句,就作勢掛斷;換她時,她很認真地拿起電話,一開口就說,爸爸,你在嗎?我很想你。接著又不遲疑的再說一次,爸爸,你在嗎?我很想你。然後她告訴我,電話沒聲音,爸爸不在那裏。我心頭先是被「爸爸,我很想你」的語句給融化了,我好奇著,她對爸爸到底有多深的情感。一會兒,回過神來回答她,爸爸在上班,可能再開會,沒辦法接妳的電話。她似懂非懂地看著我;望著芮芮稚嫩的臉龐,留著過肩的直髮,像法國片中的Emily討人喜歡,我自己內心的小劇場上演著,要是我也有一個這樣的女兒,該多好啊!

芮芮在另一間教室玩著像似扮家家酒的遊戲時,我總是她的玩伴,因為媽媽在繪本教室,獨自專心的聽著Nimma老師念繪本。她淺淺地笑容裡,映著她也被繪本的故事給撫慰了。不總是需要一直吸收對孩子好的知識和技巧,她原來也可以在孩子的繪本教室裡,被另一群老師和家長給支持和接納;而不只是孩子聽故事,媽媽也需要有人唸給她聽,讓她疲憊的靈魂可以舒緩片刻。

不論是Nimma老師以她清亮的聲音讓繪本活靈活現,又或是媽媽環抱著孩子聽繪本,也有的媽媽自己安靜著聽繪本,還有走來走去,嘴巴複誦著老師繪本句子的男孩,在這自由又安適的繪本教室裡,愛與尊重在我們當中流動。


故事二:親子共讀為全家帶來笑咪咪的生活

得人的繪本欣賞與親子共讀班,就設立在辦公地點裡面的一間教室,我的同事NIMMA老師(敏雪)把整間教室佈置的非常溫馨,裡面有上百本繪本,粉色的牆面加上舒適可愛的地墊,環境明亮乾淨,大多數的孩子進來教室,都會在地墊上跳一跳、滾一滾,很像小狗狗一樣,宣示地盤的表達心裡的喜歡!


第二期開課時,第一次上課時,罕見的來了一家三口人一起來聽繪本課,爸爸媽媽加上三歲大的獨生子,小男孩小名為百香果,他一頭黃棕色的自然捲頭髮,笑起來像是小亨利的可愛。爸爸特別請假陪他們來,他平日也有讀繪本給百香果聽。課程中他們三人很安靜的聽NIMMA老師讀繪本,百香果比同齡的孩子還專注,看起來應該在家裡就有聽繪本的習慣


上完課,爸爸留下來非常認真地請教NIMMA老師,他談到他的困擾,他平常讀繪本給百香果聽,大概唸了2-3遍後,他就覺得孩子應該自己就會閱讀;媽媽在旁補充說明,她重複唸給孩子聽的次數會比爸爸多幾次,但孩子還是會吵,他們夫妻倆為此問題感到疑惑和不解。經過NIMMA老師以自身經驗說明,談到她的大兒子喜歡一本繪本”三隻山羊 嘎啦嘎啦”,有一次在孩子的央求下,她一次唸了十遍,直到孩子心滿意足,她笑著說這本書我唸了超過上百遍了。因為NIMMA老師就是一字一句,聲音抑揚頓挫,貫穿整本故事情節,中間不打斷、不說明,她讓孩子自己觀察,書中畫面的變化,配合語詞生動的描述,孩子心中呈現的畫面日日變化,她認為這提供給孩子在知性與感性中最好的養分。


親子繪本共讀課一期大約4-6週,自從百香果的爸爸和媽媽接受了NIMMA老師的建議,調整了親子共讀的方式,並且給予孩子充足的親子共讀時間,不管故事的長短,有耐心且不厭其煩地重複朗讀,直到孩子主動說想休息,不繼續聽故事為止,孩子是發自內心的滿足。每天共讀時間從30分鐘到60分鐘左右,經過一個半月下來,孩子的改變令大人們非常驚喜。不只建立了更親密的親子關係,孩子的語言發展與學習認知都突飛猛進。百香果媽媽大方的分享孩子在親子共讀中的有趣畫面,孩子在每天持續的親子共讀中,會開始模仿繪本裡的重複語句,自然運用在生活中,孩子自己也感到相當有趣。爸爸也有了明顯的改變,看了”派弟是個大披薩”這本繪本,爸爸早上在叫百香果起床時,就有樣學樣的把孩子當披薩揉和滾,還在身上撒了調味料,百香果就笑咪咪的甘願起床,全家都笑咪咪的展開了一天的生活。


百香果的媽媽,在生育前即從事幼兒英語教學工作,利用育兒學前期間,自己也積極學習。她同步報名得人舉辦的”親職技巧支持團體”,她從NIMMA老師的經驗分享中,更了解如何適時幫助孩子,只要孩子在安全範圍內,多探索語多嘗試並在錯誤中學習,家長應避免過度的擔心與干涉,培養出獨立自主的孩子。我訪談她時,請她用一句話來形容”親職技巧
支持團體”,她說我開始相信,我自己才是孩子的教養專家!我在她的眼神中,看到身為母親自信與滿足!
 

 

故事三:豆腐裝在袋鼠兜兜裡

在寒冬裡,有一個名叫豆腐的小男孩,一邊吸允著媽媽的奶汁一邊聽著老師說故事,這是世界上最溫柔又溫暖的畫面吧!
 

豆腐一歲四個月大,是個全母奶的小孩,年輕的爸媽充滿活力,媽媽全職乳養豆腐,他頭好壯壯,和媽媽親密親暱,旁人看到他都想咬他一口,饒富吃豆腐的意味。豆腐的繪本班同學都是兩歲以下的孩子;豆腐來上課的路上,媽媽就像把豆腐裝在袋鼠兜兜裡,讓他睡飽飽充好電,他們總是第一個到教室,母子倆喜孜孜、從容的坐在教室旁的用餐區一起吃
早餐。豆腐的媽媽在生育前是專職護理師,經年累月的'照顧重症病人”,她有一種不同於一般全職母親的篤定,她帶起孩子有條不紊、很有信心,從豆腐的反應,靈活聰敏可以得到應證,常常讓NIMMA老師和我感到驚奇不已。


豆腐進教室後,NIMMA老師會挑選適合該年齡層孩子的繪本,這個年齡的孩子通常還不會說話,但已進入準說話期,繪本裡多有單純的句型,重複的語句。有些幼小的孩子們已有自己的主見,也能用自己的方式和媽媽溝通。以豆腐為例,他進教室通常會先進行探索,他喜歡去角落旁的小櫥櫃,打開抽屜拿出兩盒色筆盒,再檢視其他抽屜內有無他喜歡的物
品,他反覆開關抽屜動作準確,手指完好不曾被夾到,心滿意足後,他會跑到老師身後的小桌椅上,坐上椅子,一會兒把2、3張椅子倒過來,加上他的色筆盒,把色筆拿出來一支一支疊起來,奇妙的是,每一支筆連接的方向都對,像是101大樓般的連接上去,看他專心操作觀察他的小肌肉非常靈巧。從另一方面觀察,感覺他坐下來看著老師的時間很少,NIMMA老師讀著小象散步的繪本,我好奇的問他小象是什麼顏色的,他拿起灰色的色筆回答我,他雖然還不會說話,但他完全了解我們的語意,他的答案完全正確。NIMMA老師說,他是標準聽覺型學習的孩子,在他聆聽繪本時內容有提到灰色的小象,在他一靜一動中,他對整個空間的聲音都有接收並且感受。
 

像豆腐這樣大的孩子,聽老師讀繪本約60分鐘後,大概已經快到極限,他們大多需要補充點心副食品等,班上僅有豆腐可以躍上媽媽的胸膛,無限暢飲,還會露出滿足的不得了的笑容。吃飽喝足後,NIMMA老師會召聚所有孩子回到教室,問他們喜歡哪幾本故事書,可以借孩子們帶回去。老師問豆腐喜歡哪幾本?老師每問一本喜歡嗎?他都點頭,老師繼續問
,你全部故事書都喜歡,都要借回去嗎?他連連點頭,還作勢要自己搬書,手指指向他們的媽媽包。我們在旁都笑翻了,媽媽和他說,這些書太重了,媽媽背不動,只能帶三本,又請他再選三本,就這樣像是大人似的再討論,你能想像嗎?他還不會說話,僅以點頭,搖頭,手勢表達,臉部表情,豆腐媽媽的語句簡單明確,沒有疊字贅詞,透過適當的引導,我
們就完全可以了解豆腐的意見,這是繪本教室裡豆腐媽媽給我上的一課。

得人論壇